expr

东宫海报高清图片(东宫海报高清图片欣赏)

最近热播的古装剧不要太多,海报长这样:

▲ 《东宫》海报

▲ 《招摇》海报

看完这些海报,追剧女孩们不淡定了:

“东宫的海报设计师真的是神仙p图!还有剧照师也是,神仙摄影!”

“招摇这两张海报太有质感了!黑蓝红配色,炒鸡吸晴!”

“大爱古风!”

我们再多看几张,就会发现事情变得有趣了起来。

这是现在热播古装剧的海报:

这是十年前玛丽苏小说的配图:

Emmm……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从服化道上看,这些海报的确是古装扮相,但实际上他们和真正的古典美相去甚远。

只见其表,不明其里,导致整个海报给人一种“

画虎不成反类犬

”的感觉。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古装剧海报到底为什么缺乏古典美。

线条

中国艺术非常讲究线条,以线造型:

▲ 顾恺之《洛神赋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洛神,不管在画卷的哪一部分都是衣带飘飘的仙女姐姐。

画家运用飘逸的曲线来勾勒洛神的身姿服饰,不仅表现了洛神的美丽与仙气,还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再例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就算没有背景,通过马儿奔跑的线条动势也能营造出一种春季的生机勃勃之感。

更典型的一种是白描人物画:

▲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不像《洛神赋图》一样用背景来交代环境,也不像《虢国夫人游春图》一样用色彩来装点画面,仅仅用线条就够了!用飘逸流转的线条就可以表现出人物的衣纹动态与画面的节奏张力。

吴道子作画善于线条的表现,有“疏体”之称。“吴带当风”说的就是吴道子画衣纹服饰如在风中飘舞,极富动感。

不仅仅是绘画可以运用线条来进行表现,雕塑也是如此:

▲ 唐代灰陶加彩仕女俑

唐代仕女俑身姿流畅圆转,衣纹用几条线刻就表现出来。

从上面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词:

流畅,飘逸

《招摇》的海报中,两人的头发和衣服就是在试图模仿这种线条带来的飘逸:

▲ 《招摇》官博图片

让我不由想起德芙巧克力:纵享丝滑~

为了有“古典美”而把衣服甩起来本来是可以的,但要注意一个“度”字。不是说衣服飘得越夸张越有仙气,恨不得马上乘风而去。

我怀疑给《招摇》拍海报的摄影师和给德云社拍写真的摄影师是好朋友。

▲ 德云社官博图片

郭德纲:徒儿们,都把衣服给我甩起来!

徒弟:好咧!师父!

这套写真和《招摇》海报给我的感觉一样,衣服使劲儿地甩,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要把衣服甩起来。

仙气“辫儿哥哥”张云雷的绿衫甩得真的太过了吧!

所以说这些所谓古典美的海报和写真误以为古风就是要“飘”,却不知

这种飘逸的背后是巧用线条对于动感的表现

色彩

除了运用飘逸的服装来营造一种所谓的古典美以外,这些古装剧的海报上还有很多细节充斥着“古代”+“现代”的违和感。比方说

色彩。

《招摇》这张海报的主色调红与黑,刚好也是秦汉时期礼服的典型配色。

所以说从色相的选取上来看,这种搭配是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帝王家尊贵庄重的气势,从而带来古典美的感受的。

▲ 秦汉冕服复原图

但是,如果把《招摇》和《知否》的海报放在一起比较,哪一个色彩更有“古典美”呢?

▲ 《知否》海报

▲ 《招摇》海报

我觉得《知否》更胜一筹。

那它到底赢在哪里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了解过关于色相,饱和度以及明度的概念:

看了知否的海报,我发现了这个诀窍,能把红配绿变得很高级

很明显,《招摇》海报整体的饱和度比《知否》要高。

而偏低的饱和度给《知否》增加了一分古典美。

这是中国传统颜色的色卡: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颜色的饱和度整体较低。

如果将饱和度调高会出现什么效果呢?

▲ 《陆贞传奇》海报

同样是颖宝,但我还是选《知否》。

下面这三对在饱和度上是调低了,但是在色相的选取上就不是很恰当了。

摄影师是不是太懒了点,虽然俗话说“自古红蓝出cp”,但为了营造cp感难道就一定要在粉红色的花瓣下谈恋爱吗?这样的气氛实在是太玛丽苏了!

▲ 《小女花不弃》海报

▲ 《东宫》海报

▲ 《倚天屠龙记》海报

妆容

让这些海报出现违和感的因素可不仅仅是色彩,妆容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 《东宫》女主小枫

《东宫》里面一袭红衣的小枫美则美矣,但是这一字眉以及假睫毛、眼线、美瞳、大红唇,难道不是现在的网红妆容一条龙?

再加上磨皮和滤镜:

姑娘们不要再执着于一字眉了,毕竟有这么多好看的眉形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啊。

那么,在妆发方面表现优秀的电视剧代表有哪些呢?

《延禧攻略》算一个,这是历史上的令妃画像:

这是《延禧攻略》中的令妃:

这是依照剧中令妃造型绘制的古风绘画:

▲ 《延禧攻略》官博截图

可以看出,和原型相比,第三张图片在妆容方面根据现代审美进行了细节上的修改,这样在满足观众喜好的同时又很好地尊重历史,可以说锦上添花。

再比如,这是清代著名版画家改琦所画的黛玉:

▲ 改琦《红楼梦图咏》黛玉

这是87版《红楼梦》中的黛玉:

▲ 87版《红楼梦》陈晓旭饰演的黛玉

陈晓旭版的黛玉在妆发上和历史原型并不是完全一致,但和改琦笔下的黛玉有着相似的气质。

气质

我们可以说某种特点是有古典美的,比方说鹅蛋脸,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再比方说精致的发髻,额间一点花钿,加以垂坠的长裙等等。

但是,古典美并不是所有上述特点的简单堆叠。

总得来说,古代仕女画中的女子,无论动静,都有一种属于那个时代的

温婉气韵

,这种古典美不是某种具体的妆发服饰,而是一种整体的

风骨与意境

《簪花仕女图》中的女性丰盈圆润,拥有属于唐代的雍容典雅:

▲ 周昉《簪花仕女图》

明代仕女画中的女子较唐瘦削许多,妆发也大不一样。

就算是在荡秋千的动态中,体现的也不是活泼跳脱,而是女性的美:

▲ 仇英《四季仕女图》

身处现代的你在荡秋千时就不是《四季仕女图》里的那种气质:

▲ 荡秋千的你

同样的道理,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人董卿即使没有盘发髻穿古装,但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也是满满的古典美:

相反,将一些古代的妆发或者服饰特点随意堆到一起再加上流行的妆容和不符的气质就成了

江湖女侠:

▲ 抖音视频截图

还有玄幻风:

▲ 抖音视频截图

这是你的将军:

▲ 抖音视频截图

抖音上这种造型再加上点舞蹈动作,配个古风歌曲,真的好洗脑!

网红妆的基础上,额间加个花钿,头上戴写发饰,再穿个“古装”,这样真的不是中国的古典美,反而有些粗糙和廉价感。

古偶剧和带有古风元素的短视频的流行,说明人们对于中国古典元素的兴趣在增加,视线触及到了古典文化是一件好事,古典与现代的一种文化融合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文化融合并不意味着仅是胡乱拼接和套用,可以喜爱,但请不要盲目。

古偶剧或是短视频,当成娱乐就好,不要被误导。

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来分辨美丑,毕竟还有那么多优秀的古代作品呢。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